既然生鲜电商步履维艰,为何不做好自己企业的品牌顶层设计,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用好的产品与服务去打动顾客,实现品牌的深耕人心,这样比你靠烧钱得来的用户更忠实,更精准!
任正非的每一次讲话、闭门会议或者接受采访,都会成为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
今年5月,任正非与众多Fellow召开座谈会,其会议内容在近日对外流出。
对于苹果iPhone销量下滑,任正非认为,终端是人类文明社会最需要的一个显示器,不会没有前途,只是目前我们投入还不够,还没有完全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机会点。
苹果公司很有钱,但是太保守了;华为没有钱,却装成有钱人一样疯狂投资。如果苹果公司不敢投钱,就只能跟着我们,华为就会变得像苹果公司一样有钱。
苹果到底多有钱,华为到底有多穷?
任总说,苹果很有钱,可是却不敢投资;华为没有钱,却装作有钱人一样,疯狂投资。
那么,苹果究竟多有钱呢?保守估计,苹果目前的现金储备大约2000亿美元!
折算成人民币之后,就是差不多 13355亿人民币左右!
那么华为有多“穷”呢?
华为2015年年报显示,华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达到了 493.15亿人民币。
和苹果13355亿人民币对比, 相差12862亿元!
任总说的没错,苹果真的很有钱,华为是真穷!
苹果到底有多保守,华为投资有多疯狂?
苹果虽然号称是科技公司,但它投入到科技创新中的支出却并非如此。
根据新浪科技的报道,苹果2015年研发投资为86亿美元,单看数据是不错的,但是,苹果2015年营收为2350亿美元,研发仅占 3.6%。
那么,华为一年的研发费用是多少呢?
根据华为2015年年报,华为2015年的研发费用是 596.07亿人民币,折合成美元大概是89.275亿美元,比苹果86亿美元还要多。【制造业电商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註】
而华为2015年营收为3950亿元人民币,算下来,华为的研发占比大概是 15%。
华为未来几年每年的研发经费会提升到100-200亿美元。
苹果还能继续低研发而成为具创新力的公司吗?
苹果的研发支出仅占公司总营收的3.6%,这在标准普尔500指数市值最高10大公司中排名最末。
然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 BostonConsulting的数据苹果却是连续10年位居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公司,苹果是如何做到的呢?
乔布斯某种程度创造了一种不可能,就是他开发的产品成功率非常高,几乎每开发一款产品都会受世界热捧,这没人能做到。乔布斯的天赋让苹果少走弯路,这帮助减少了苹果的研发投入。
不过随着乔布斯的离世,苹果的这一优势已经失去。从iOS频频出现故障并在模仿Android,我们可以看出,苹果的技术研发能力在下降,苹果或许正沦为平庸的产品。
对于这一点,任老爷子看得很透。
另一方面,苹果的低投入研发是通过压榨产业链来实现的。
在苹果的压榨下,产业链企业的利润并不乐观,富士康的利润率只有约3%,和硕更不到2%,蓝思科技净利润也不到10%。
然而这一切是建立在苹果的产品销量火爆的基础上,一旦苹果产品销量下滑,甚至严重落后安卓机,其产业链企业会深受打击。
去年底苹果推出的iPhone6S并没能成为取得预期销量,苹果不得不砍单,导致和硕不得不拆除生产线裁减大量员工,富士康提前放假减少员工的加班量。
这种情况,今年还在继续。
在今年第二财季中,苹果出现了13年以来的首次营收同比下滑,iPhone的销量也开始走跌。
对于今年9月份将要发布的iPhone7,苹果自己都没信心,根据台湾地区的芯片制造商ASE宣称,该公司最大的客户—— 苹果在该公司订购的芯片数量比往年更加保守了。
面对苹果的颓势,苹果的供应商们不得不考虑继续成为苹果的供应商以获得丰厚的财富有多大风险。
据了解,富士康和苹果的其他供应商现在都在积极寻其他出路,降低对苹果的依赖。
笔者相信,任总也就是根据以上数据和苹果现状,才有信心说,苹果若不投资,若不引导人类社会往前走,那就只能由华为来引领了!
而苹果被华为超越,也就是指日可待了!
2455亿!华为三年收入翻一倍,营收最少的业务却增长最快
在经历过2011年的低谷后,华为的业绩曲线一直向上“疯狂增长”。
2016年7月25日上午,华为在其官网发布了经毕马威审计过的2016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其上半年销售收入2455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1759亿元的销售收入相比,增长了40%,这一增长速度高于去年全年37%的营收增长率。
但华为并没有披露其三大业务各自的营收和利润,也没有公布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只公布了营业利润率为12%,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的18%有所下滑。
华为发言人在回应《华尔街日报》时称,今年前六个月营业利润率之所以小幅下滑,主要因为该公司增加了投资以促进未来增长。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官方新闻稿中则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受益于华为构筑的全球化均衡布局和聚焦管道战略,2016年上半年华为在三大业务领域均获得稳健增长。” 【制造业电商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註】
“我们将继续稳健经营,在2016年有信心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和良好的财务状况。”孟晚舟补充道。
「 消费者业务增长惊人」
今年初, 华为将2016年的销售收入目标设定为750亿美元。上半年营收增长加快,主要得益于升级后的智能手机和网络设备,抵消了全球需求恶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华为有三大业务板块,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其中运营商业务仍然是其营收中占比最高的。
根据2016年4月1日华为公布的2015财年财报显示,华为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9%,7%和33%,但值得关注的是,三大业务去年各自的增长速度却恰恰相反,它们分别增长了21.5%,43.8%和72.9%。
可以看出,华为消费者业务去年取得了惊人的扩张,这也从各种第三方统计机构的数据中得到了验证,华为目前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稳居第一,在全球市场仅次于三星和苹果,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
华为在新闻稿中如此描述消费者业务:“消费者业务在全球市场保持稳健长。以P9、Mate8、荣耀V8、MateBook为代表的旗舰产品备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在近三十个国家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终端品牌之一。华为首款二合一笔记本产品MateBook也已登陆全球数十个国家。”
但我们并不清楚今年上半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尤其是手机业务的增长是否超过去去年同期水平。虎嗅向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发出了置评请求,但截至发稿,余承东未给予正面回应。
有意思的是,在新闻稿中,华为将营收占比最小的企业业务放在了最前面,消费者业务次之,运营商业务最后。这是否表明,企业业务成了华为增长的新引擎呢?或者更直白地说,企业业务获得了高于消费者业务的增长速度?
华为企业业务涵盖云计算、存储、SDN等主力产品,以及平安城市、电力物联网等解决方案。
华为表示,面向未来,华为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管道战略;坚持长期投入,厚积薄发。其中聚焦管道战略主要是涉及到运营商业务。
从7月22日流出的任正非与多位Fellow座谈会的文字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任正非对管道战略的思考:“我们要做一个管道操作系统,下面操作管道,上面中间平台是网络集成,对上还要能力开放,把所有内容接进来,实现管道的三点衔接,即任何两个点经过一个转接点就能接通。 我们的网络已覆盖世界的1/3,是有可能减少我们内部的转发。当接通需要转发次数变少,价格成本也就降低了,速度也快了。管道操作系统‘上不碰内容,下不碰数据’,只是负责信息流量的传送。”
他还说:“我们现在讲的是管道战略,没有讲电信战略,大家一定听到我们的口号是有变化的。不管什么样的信息流动,从空中流下,可能高频度、小窄带,存在颠覆互联网的低频度、超宽带的一部分应用。即使颠覆了运营商,我们也要活下来。就像丁耘所说,我们一定要从鸡蛋壳里打出去,产生一个新生命,而不是让别人从外面向里打碎了,成了一个煎蛋。”
「 三年收入翻了一倍」
2016年华为是否能维持相应的增长目标?在今年4月份的财报沟通会上,华为高管回答这个问题时用了三个字:有机会。
“以运营商为例,目前全球LTE市场正在经历第二波建设热潮,而企业业务也在云化,行业机会较大,终端业务目前全球顶级玩家的营收都超过了1000亿美元,这都说明了华为业务仍有增长空间。”华为副董事长兼轮值CEO郭平表示。
事实上,在经历过2011年的低谷后,华为的业绩曲线一直向上“疯狂增长”。记者了解到,2013年上半年,华为的销售收入仅为1138亿人民币,2015年达到17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而到了今年则比三年前翻了一倍,增长更是达到了40%。而当时定下的三大业务部门运营商网络、企业解决方案和消费者终端如今已经成为华为收入引擎中的“三驾马车”。
从财报内容来看,2016年的上半年,华为的三大业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华为官方网站如此总结三大业务的表现:“企业业务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消费者业务在全球市场保持稳健增长,运营商业务持续深入洞察和技术创新。”
华为内部人士则表示,在上半年华为的企业业务也许是增速最快的部门,但是体量不算太大,未来增长空间会更大。而另一名企业业务负责人则向记者强调,目前IT产品线增长不止50%。
据记者了解,华为企业BG2015年销售收入276.09亿人民币,增速为43.8%,是近3年增速最快的。截至去年年底,企业业务在全球渠道伙伴数量超过8000家,解决方案伙伴超过350家。
华为官方则称,上半年,华为企业业务坚持采用开放的技术架构,与客户、合作伙伴联合创新,为行业用户提供创新、差异化和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获得客户广泛认可。云计算、存储、SDN等主力产品和平安城市、电力物联网等解决方案在公共安全、金融、电力、交通、教育、媒资等市场应用广泛。
对于备受关注的终端业务,华为则表示,以P9、Mate8、荣耀V8、MateBook为代表的旗舰产品备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在近30个国家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终端品牌之一。华为首款二合一笔记本产品MateBook也已登陆全球数十个国家。
“我们对华为终端增长的全年预判在25%左右,问题不大,也就是出货1.3亿部智能手机。”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表示,上半年华为终端的增长较为稳定,二季度智能手机的大概出货量在3200万部,但在国内市场,来自于OPPO等终端品牌也在对华为构成挑战。
据记者了解,华为消费者BG将于26日对外公布上半年具体销售数据。
体量最大的运营商业务,华为称正在从业务、运营、架构和网络四个方面,为运营商提供全面的转型支撑及服务,并与行业共同推动5G、IoT等面向未来的前沿技术发展。同时,华为将积极投入,打造产业生态,助力运营商加速数字化转型,完成其在经济和产业版图中的角色转换及重塑。
「 做加法的变革」
对于这三年的增长,华为一高管表示,华为还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公司。“近几年一直在思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聚焦什么放弃什么。2013年华为终于想清楚了,华为将能力聚焦在信息流经过的领域,目标是构筑行业领导地位。”
在过去电信设备行业面临天花板时,华为主动进行了业务结构的改革,核心业务从单一平台(运营商市场)向多平台(企业网与消费者业务)转型,但在当时来说,这样的选择非常冒险。
从全球企业网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利润高度集中的市场,40%~50%都集中在北美,而手机终端消费市场更是竞争激烈,4G还未成熟终端厂商就已经将价格战打到了千元以下。而除此之外,华为还面临着众多创新公司的挑战。
但在华为掌门人任正非看来,当发现一个战略机会点,华为可以千军万马压上去,后发式追赶,敢于用投资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资源堆上去,这就是和小公司创新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一定要从鸡蛋壳里打出去,产生一个新生命,而不是让别人从外面向里打碎了,成了一个煎蛋。”任正非认为,不管什么样的信息流动,从空中流下,可能高频度、小窄带,存在颠覆互联网的低频度、超宽带的一部分应用,即使颠覆了运营商,华为也要活下来。
而这也正是华为与其他通信厂商拉开差距的根本原因之一,并且收获成效。
在2015年,华为的运营商业务收入达2323亿元人民币(358亿美元),同比增长21%,企业业务收入达276亿元人民币(43亿美元),同比增长44%,消费者业务收入更是达到了1291亿元人民币(199亿美元),同比增长73%。
相比于华为的自我变革,爱立信则更加专注于无线业务和服务。但移动宽带投资需求的下降让爱立信在报告期内的表现并不如意。二季度中,爱立信的网络设备收入为268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14%;全球服务收入为245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7%;支持解决方案收入为29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7%。
不久前,爱立信表示在2017年间节省90亿瑞典克朗的成本和效率项目,目前正在执行过程中。【制造业电商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註】
于是,有业内分析师对这两家公司评价道,一个在做加法,一个在做减法。
但华为的这种“加法模式”到底能在未来给华为带来多大的机会?对于华为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如何实现双位数的复合增长?华为的胜算在哪里?这些也是外界对华为提出的疑问。
「 未来增长动力」
“华为2B(对公)业务2020年的目标为800亿美元,其中企业业务在2019年要做到100亿美元。此外,华为消费者BG此前也公布了今年的营收目标为300亿美元。”在今年4月举行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徐直军毫不避讳地对外公布了华为的近期业绩目标。
华为的底气来源于华为的研发投入。目前华为从事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人员约70000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5%。在不久前的高管座谈会上,任正非强调,华为不是上市公司,每年攻击城墙口的炮弹投入是200亿~300亿美元。“没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愿意这么大的投资,因为股东不会同意。华为要生命,不要钱。”
而在此次上半年财报中,记者了解到,营业利润率的下滑,主要也是因为华为加大了面向未来的投资。
对于下半年的业绩预测,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说:“我们将继续稳健经营,在2016年有信心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和良好的财务状况。”
对于华为未来的业绩发展,任正非则表示,华为未来的发展就是一定能活着,而且一定能成功。因为华为在七八年前就已经把人才“金字塔”顶端炸掉了。“金字塔”是一个封闭的模型,塔尖的这个人有多宽的视野,“金字塔”就有多大。现在炸开了塔尖,组合了非常多精英,战略方向和前进方向是靠大家共同去探索出来的,而不是靠一个人来判断局势。大部队最大的问题,就是方向不能错。
“大部队的方向不出现差错,我们就不会灭亡。”任正非说。
「 警惕小米式坠落」
华为获得如此高速的增长,尤其是在营收基础已经非常庞大的情况下取得高速增长,这值得所有人为其鼓掌庆贺。
但华为也需要警惕,它最近的曝光率似乎有些过高了,被媒体炒得太热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2014年的小米,当时小米如日中天,雷军和小米都被媒体捧上了天,但结果呢?在小米手机出货量去年未达预期,今年第一季度在国内市场被挤出前三或前五(各种第三方统计不同造成的),媒体的报道调转了风向,华为自然而然取而代之。
所以,小米作为前车之鉴,华为需警惕成为下一个小米的风险。
然后再来看看任正非,过去他保持了相当的低调,鲜少接受媒体采访。而今年,他一改往昔的神秘,开始走向台前,抛头露面,在什么两院院士面前演讲并上了新闻联播,什么跟着国家主席习近平造访欧洲,什么接受新华社采访……
今年上半年,任正非的曝光量格外高,一方面是他的确有着长者的朴素和智慧,能够给创业者或者公司高管在公司治理方面提供帮助;一方面是华为巨大的成功让人们自然而然关注到华为的任何举动,尤其是其创始人任正非的一举一动,媒体们可是拿着放大镜呢。
但对于华为来说,它更应该关注的是提升其自身的创新力,尽管华为今年对三星开启的专利战让国人看到了它的自信,但仍需要看到差距。
无论是任正非,还是华为,在此,我们都需要负责任地说:谨防媒体的糖衣炮弹,有毒。
来源:互联网,由e-made制造业电商重新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制造业电商,权威制造企业转型平台
标签: 抛鸡蛋安卓版
评论列表
研发投资为86亿美元,单看数据是不错的,但是,苹果2015年营收为2350亿美元,研发仅占 3.6%。 那么,华为一年的研发费用是多少呢? 根据华为
MateBook也已登陆全球数十个国家。 “我们对华为终端增长的全年预判在25%左右,问题不大,也就是出货1.3亿部智能手机。”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表示,上半年华为终端的增长较为稳定,二季度智能手机的大概出货量在3200万部,但在国内市场,来自于OPPO等终端品牌也在对华
,每年攻击城墙口的炮弹投入是200亿~300亿美元。“没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愿意这么大的投资,因为股东不会同意。华为要生命,不要钱。” 而在此次上半年财报中,记者了解到,营业利润率的下滑,主要也是因为华为加大了面向未来的投资。 对于下半年的业绩预